金中都公園在便道邊的碎石下鋪設土工布和集雨管網。雨水通過石子和土工布過濾後,沿集雨管網流入雨水井,回灌地下。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景山公園在山道上設置多個集雨井。被收集的雨水通過集雨井彙集到蓄水池中,用於綠化和消防用水。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
  新京報訊 (記者饒沛)隨著平原造林工程實施,北京大量使用雨水利用設施,每年蓄滲、存儲、回補地下水初步估算約1億立方米以上,相當於200個昆明湖水量。
  湖面濕地已完成建設3000公頃
  在昨天召開的綠地集雨發佈會上,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,今年是北京市實施平原造林工程的第三個年頭,大量使用雨水利用設施,使得平原造林的綠地也成為一塊塊吸水的“海綿”。
  在平原造林中,通過利用低窪地、坑塘藕地,恢復建設為湖面濕地,已完成建設3000公頃,未來還將建設1000公頃,能集蓄雨洪1000萬立方米左右。在回補地下水的同時,還減輕了防汛的壓力。此外,實施1720公頃沙坑治理,併在坑底修建蓄水池。
  據統計,以上措施每年蓄滲存儲並回補地下水初步估算約1億立方米以上。
  路間綠化帶降高度變“水池”
  從2006年以來,北京市不斷加大公共綠地中雨水利用設施建設力度,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、園博園、頤和園、北京植物園等多個公園,均已建成雨水收集系統,其中園博園可以做到兩年一遇的雨水全部收集。
  在未建集雨設施的其他公園、綠地內,倡導使用滲井、邊溝等簡便雨水利用設施,使用透水磚鋪裝路面,增大綠地內可使雨水下滲的面積,最大限度地保證消納綠地自身雨水。
  園林部門還要求,馬路中間的綠化帶、兩側行道樹、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車帶綠地,錶面高度低於路牙石8至10釐米,讓綠化帶形成一個“水池”,使雨水能夠留在綠地內,不進入道路雨水溝。
  ■ 爭議
  是否應建“下凹式綠地”?
  曾有專家稱可形成天然“蓄水池”;園林部門反對在路邊等地建設
  下凹式綠地也稱低勢綠地,利用其低於周邊的地勢來彙集雨水。
  此前,有一城市規劃專家表示,隨著城市化建設,農田逐漸被柏油路取代,不透水面積比例大幅度提高,加大了城市防洪排澇壓力,引發道路積水等問題,也造成雨水資源流失。
  該專家建議,北京應多建蓄存雨水的下凹式綠地,遇到下雨時,可減緩水流速度、延長蓄存時間,還能形成一個天然的“蓄水池”。
  據瞭解,北京已在多地建有下凹式綠地。
  昨天,市園林綠化局明確表示反對,稱綠地與城市道路、周邊建築的高程(指某點沿鉛垂線方向到絕對基面的距離)關係,不是綠地一家能夠決定的。建設下凹式綠地產生大量土方工程,在實際操作中不切實際。
  同時,道路上的初期雨水重金屬、鹽類、石油類物質等污染嚴重,將對道路綠化產生毀滅性的影響。
  園林綠化局稱,下凹式綠地由於要接受雨水浸泡,不能種喬木,減少了綠地中喬木種植。耐水喬灌木的浸泡時間一般也不超過36小時,否則會死亡。所以,不能只顧綠地消納雨水功能,降低綠地植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。
  ■ 建議
  強制居住區建集雨型綠地
  昨天,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對於綠地集雨工作提出建議,建議會同規劃、建設等相關部門針對雨水利用的形式和技術要求,及相關設置條件進行研究,提出解決辦法,形成強制性要求,指導居住區和單位庭院集雨型綠地建設,共同推動居住區和單位庭院內建設集雨型綠地的工作。
  另外,園林綠化局建議,應嚴格控制綠地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,確保綠地雨水回滲的通道暢通無阻,這也是減少雨水徑流、降低洪澇災害的重要環節。  (原標題:北京年收集雨水≈200昆明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30ialt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