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福州3月14日電 題:閩劇“貽順哥”演繹中國“老葛朗台”60年盛演不衰
  作者 林春茵
  “貽順哥燭蒂”,用福州方言來說,就是一句挖苦人“吝嗇、算計、到頭一場空”的話。而這也是一齣60多年來盛演不衰的經典閩劇。
  “貽順哥是最有蝦油味的福州人,這個可愛可憐的吝嗇鬼已經由兩代人扮演了60年,福州人都愛看他,我也最愛他。”71歲閩劇老演員朱善根1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。
  閩劇《貽順哥燭蒂》講的是愛錢如命、吝嗇成性的小商人貽順哥處處想占人便宜,圖謀人妻;最終,人財兩空,只得到一截燭蒂。
  鼻子描白,臂掛油紙傘,手提硯春袋,懷揣小算盤。這就是劇中角色“貽順哥”的形象,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朱善根扮演“貽順哥”已將近30載了。業內評價他“表演太出彩,導致目前閩劇界沒有演員敢演貽順哥全本戲。”
  歷史上,“貽順哥”真有其人,是清末福州南臺石獅兜絲線店老闆馬貽順,是民間有名的慳吝人。
  1953年,知名劇作家鄧超塵操刀劇本《貽順哥燭蒂》,號稱“閩劇三寶”的知名閩劇表演藝術家林務夏飾演馬貽順,首演即爆紅,連演了100多場,引得所有民間劇團都跟風搬演。
  林務夏創造性地借鑒了世界幽默大師卓別林的表演,演活了“貽順哥”,得到田漢、曹禺、老舍等戲劇大師盛贊。老舍看完戲後即賦詩一首:“十年尚憶釵頭鳳(閩劇),今日欣看燭蒂哥。宜喜宜悲情更切,輕愁微笑漾春波。”
  朱善根是繼林務夏之後的第二代“貽順哥”。在去年底舉行的第六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上,他以這一丑角斬獲了觀眾票選的“最佳男演員”獎。
  朱善根向記者介紹,閩劇的丑角以逗趣、活潑為主,臺詞生活化,非常貼近觀眾,而“貽順哥”因為“真,而接地氣”,福州人雖極力挖苦他,卻不厭惡他。
  “一說法國老葛朗台,大家就懂了,是吝嗇鬼,貽順哥就等於福州話中‘吝嗇鬼’、‘姦狡利’、‘十絕哥’。”朱善根認為,“貽順哥”從一個藝術形象轉變成為一個新詞彙,這是60年來最難能可貴的藝術成就。
  朱善根接演貽順哥之前,師從名家蕭夢塵演小生。1987年,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首次訪問香港演出,邀請方提出要看《貽順哥燭蒂》,而林務夏時已73歲,難演全本戲,朱善根遂以其“模仿能力強,有幽默感”而被選中改演丑角。
  從最初的邯鄲學步,到後來的神形兼備,朱善根長期揣摩,又得到林務夏悉心指點,終於得到港臺地區和東南亞福州鄉親的認可,“用了近十年的時間。”
  朱善根最大的體會是,海外鄉親在這出戲上寄托有鄉情,“情節、唱詞從來沒改過,不敢改,舞臺背景也不敢改,越傳統,越受歡迎。”
  但近年來為了吸引年輕觀眾,閩劇也在發生細微變化。在今年3月復排的《貽順哥燭蒂》中,傳統寫實的背景被捨棄了,舞臺設計註入了新的理念。僅用黑白灰三色做寫意的三坊七巷剪影,福州人稱之為“柴埕厝”的一幢幢矮小木房和碼頭、商客、石板路拼貼重疊,營造出舊時福州南臺特有氣息。
  “閩劇需要微調,先從把背景變時尚開始,但還是由觀眾決定。”福建省閩劇復排導演繆芝蓮向記者表示,《貽順哥燭蒂》作為閩劇經典,不宜做太大的改動,她也只是對一些伴唱和幕間進行了刪減,避免拖沓,“無論如何,大家要看的是傳統的經典。”
  在後臺,記者發現朱善根的化妝袋是一個土黃色粗呢抽繩袋子,他說,已經用了將近20年沒換,“很快我也用不上化妝袋了,但是,誰能接得上第三代貽順哥呢?”(完)  (原標題:閩劇"貽順哥"演繹中國"老葛朗台" 60年盛演不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30ialt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